一、选择题
1. “时间要紧,没有安全要紧;金钱再好,不如活着更好”“送人玫瑰,手有余香”,这些都是我们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。如今公益广告已成为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, 在它们的影响下,社区居民的言行出现了可喜的变化。这表明( )
A.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、强制的 B. 文化能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
C.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D.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、持久的
【答案】C
2.纪录片《家风》,以《曾国藩家书》《颜氏家书》《朱子家训》等古代著名的家训为切人口,讲述家风形成的历史脉络。2016年3月12日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后,引发人们对家风的关注。这表明
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源白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传统文化是人们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
③传统文化呈现离不开特定的物质载体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
A.①② B.③④ C.①③ D.②④
【答案】C
3.2017年,冯树凭家入选“全国五好文明家庭”。他说,教育子女成长是父母一生的功课,永无下课之时。26年前,为把家庭的好品质传承下去,他办了一张家庭小报——《家》,其主线就是坚持表扬,对全家17口人的优点及时记录。材料旨在告诉我们( )
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家风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
③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,需要培养 ④优秀文化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
A. ①② B. ①③ C. ②③ D. ③④
【答案】D
4.2016年11月25日,阳光灿烂,秋意浓浓,安徽省当涂第一中学全体师生欢聚一堂,在体艺馆举行了2016年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。本届艺术节以“点燃青春活力,彰扬年轻梦想“为主题,学生们积极参与,并在活动中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。这说明
A.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.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
C.文化与教育相互交融 D.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
【答案】D
5.2016年12月15日,习近平主席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讲话指出,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、重身教、教知识、育品德,身体力行、耳濡目染,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,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。这是因为
①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家庭教育的好传统 ②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
③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起决定作用 ④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有潜移默化的作用
A. ①② B. ②④ C. ①③ D. ③④
【答案】B
6.歌曲《长城谣》创作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期,乐曲苍凉悲壮,歌词充满爱国热情。那时,当哪里响起“万里长城万里长,长城外边是故乡……四万万同胞心一条,新的长城万里长”的歌声,人们就会感到哪里就有自己的战友,就会陡增无穷力量。这说明
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文化 ②文化对经济和政治具有重大影响
③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
A.①② B.③④ C.①③ D.②④
【答案】C
7.2016年11月25日,阳光灿烂,秋意浓浓,安徽省当涂第一中学全体师生欢聚一堂,在体艺馆举行了2016年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。本届艺术节以“点燃青春活力,彰扬年轻梦想“为主题,学生们积极参与,并在活动中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。这说明
A.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.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
C.文化与教育相互交融 D.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
【答案】D
8.2016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。一本好书是一笔财富,好的文学作品像蓝天上的阳光、春季里的清风一样可以净化人的灵魂,培养人的健全人格。这形象的说明
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、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,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
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,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引导看人们的世界观,传递正能量
A.①② B.①④ C.②③ D.③④
【答案】C
9.2017年吉林省将在全省开展“书香吉林•阅读在身边”主题系列活动。以“阅读在身边”为主线,以开展征集单元、现场单元、引导单元三大类20项活动为支撑,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向深度和广度拓展,并借助网络与微信把“书香吉林”打造成吉林省第一民生品牌。若为活动撰写宣传标语,以下可用的有
①深化沟通共享,传递文化力量 ②文化促进发展,阅读丰富人生
③崇尚凝固艺术,建设文化强国 ④把握正确方向,享用优秀文化[来源:学科网]
A. ①② B. ①④ C. ②③ D. ②④
【答案】B
10.下列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的有
①入鲍鱼之肆,久而不闻其臭;入芝兰之室,久而不闻其香
②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。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
③北风卷地百草折,胡天八月即飞雪。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
④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。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
A.①② B.①④ C.②④ D.③④
【答案】B
11.2016年6月,棠湖中学举行了一年一度的“棠中之星”的评选活动,“棠中之星”的侯选者们分别展示了各自的风采,在校园里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氛围,陶冶了学生的情操。这说明
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
③文化改变人的价值观念,丰富精神实际 ④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,促进人的全面发展
A. ①② B. ①③ C. ②④ D. ③④
【答案】A
12.2016年是毛泽东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发表74周年。74年来,“文化为什么人服务”的思想激励一代又一代文化工作者走出书斋,投身沸腾的生活,走入人民大众之中,创作出一批批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品。这说明
①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,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
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④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
A. ①② B. ①④ C. ③④ D. ②③
【答案】A
13. 2017年“五一”假期的第一天,南京市鼓楼区丁山社区红色记忆电影馆播放了电影《勇士》,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壮举深深感动了居民。每周播放一部红色电影,该社区已坚持了6年。播放红色电影可以
①带来巨大经济效益,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影响人们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
③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潜移默化地提高人们的劳动技能
A. ①② B. ①④ C. ②③ D. ③④
【答案】C
14.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,其主旨是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,无论年老还是年轻,无论贫穷还是富裕,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,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化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、文化、科学、思想大师们。下列诗句寓意与世界读书日主旨较为符合的是
A. 我劝天公重抖擞,不拘一格降人才 B. 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
C. 书卷多情似故人,晨昏优乐每相亲 D. 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南西北风
【答案】C
15.32年前,中国女排拿到了洛杉矶奥运会的金牌;12年前,“黄金二代”以惊天逆转收获雅典奥运会的金牌;在里约,中国女排新生代们用一场振奋人心的比赛实现了绝地反击,宣告了女排精神回归。材料表明
①女排精神是女排实践的产物,能在工作实践中直接转换为物质力量
②女排精神可以内化为青年学生的行为方式、思维方式,进而影响人的实践活动
③女排精神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、非强制的,能让青年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
④女排精神作为正能量,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将会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
A. ①② B. ①③ C. ②④ D. ③④
【答案】C
二、非选择题
16.“剩宴”在中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。有统计数据显示,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,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。“中国式浪费”的背后是国人自古以来讲面子的文化心理。有的人并不愿意浪费,但在讲面子、讲排场等文化环境中,浪费也逐渐成了习惯。铺张浪费是现代文明所不能容忍的。中央出台相关规定,要求全国广大党员干部厉行勤俭节约,禁止铺张浪费。
(1)结合材料,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的知识分析产生中国式浪费现象的原因。
(2)请运用“文化与社会”有关知识,就如何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厉行勤俭节约,减少铺张浪费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。
【答案】(1)①文化对人的影响,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、思维方式上,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,都是深远持久的。我国传统文化中的“面子文化”至今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,是“中国式浪费”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。
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右潜移默化的特点。“中国式浪费”现象的产生与“面子文化”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。
(2)①开展鼓励勤俭节约、反对铺张浪费相关主题教育宣传活动。
②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,提高其文化素养。(其它合理建议亦可给分)
17.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》。阅读材料,回答下列问题。
民法总则第一条开宗明义规定:“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,调整民事关系,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,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,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根据宪法,制定本法。”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典编纂的全过程,作为设计民事法典、倡导社会公德、弘扬传统美德、强化规则意识、增强道德约束、倡导契约精神、维护公序良俗的精神引领,使民事法典成为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的内在戒律和外在约束。
(1)结合材料和“文化与生活”的知识,分析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民法总则的编纂与实施过程的作用。
(2)民为邦本,法系根基。《民法总则》是民事的权利宣言,是指导我们生活的法律百科全书。请你为在校园宣传《民法总则》提两条合理化建议。
【答案】(1)①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、相互交融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民法总则,会引领民法总则的编纂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。
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思维方式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蕴含的社会主义道德准则,会约束和规范人们的民事行为,促使民法总则更好地发挥调整民事关系、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,维护社会和经济公序良俗的作用。(其他答案,若言之有理,可酌情给分)
(2)①邀请法律工作者进校宣传《民法总则》意义与内容。
②召开班会,让同学们了解《民法总则》。
③编成课本剧,通过生动的演出让同学们了解《民法总则》。